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丫山模式”

2021.08.10

一座荒村的精彩蜕变

丫山,位于江西与广东交界处的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大龙村,为五岭之一的大庾岭支脉,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2.6%。十几年前,由于地处山区,耕地少,交通不便。大龙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口贫弱。70%的房屋常年无人居住,破败不堪,成为村民们不愿回首的“乡愁”。

近年来,丫山从贫穷萧条中崛起,一跃成为江西省首家5A级乡村旅游点、江西省级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国家五星级汽车自驾营地等,并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

1.jpg

2020年,在面对疫情不利的影响下,丫山旅游区仍实现接待游客107.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逾2亿元。丫山旅游的发展改变了大龙村的面貌,核心景区41户村民几近废弃房屋的半数已被改造成民宿,掩映在绿树繁花中。大量外出谋生的乡亲返回家乡,在旅游区找到了就业、创业的岗位。丫山旅游区中的600多个固定员工中,有500多名为本村及周边村民,带动周边7个乡镇近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丫山闯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探索出文旅驱动乡村振兴的“丫山模式”。

 


乡村振兴的乡贤担当

自古以来,乡贤都是乡建的中坚力量,丫山也不例外。丫山开发者——大余章源集团董事长唐向阳就出生于丫山脚下的大龙村。

2007年,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批走出大山的先富代表,唐向阳看到老家的贫困、衰落,毅然决定投资家乡,开发丫山旅游,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他这一举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作为世界钨都的大余县,正面临着钨矿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一项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由文旅助推乡建的工程在一场细雨中拉开了序幕。

2.jpg

 


文旅发展的精准定位

2013年前,丫山开发了一个瀑布景区——卧龙谷,主要是接待本地及周边居民。并在山顶修建了一座森林木屋度假酒店——九成山舍,以大余及周边县市的高端接待市场为主。凭借着良好的环境、优质的产品及服务,酒店生意火爆,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2012年底,“八项规定”出台后,酒店高端接待业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丫山也不可避免地陷入门庭冷落的境地,经营效益呈断崖式下降。曾踌躇满志的唐向阳一度陷入了迷惘。

3.jpg

丫山旅游何去何从?为扭转颓势,唐向阳破釜沉舟,决定借助外脑实现丫山旅游振兴。随后陆续邀请了国内众多著名旅游专家和旅游咨询机构前往丫山洽谈合作。2015年初,最终选择委托深圳市榜样旅游项目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榜样文旅”)编制《大余丫山旅游开发提升规划》。此时,丫山所处的大余县被选为 “江西省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 承办地。大余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主会场设在丫山,会议计划2015年10月召开。鉴于时间紧、任务重,经协商,“榜样文旅”建议先行启动第一阶段的《大余丫山乡村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站在丫山全局规划、转型升级和重新定位的战略高度上,结合赣州及丫山旅游发展现状及资源基底,“榜样文旅”在二十多天后拿出一个让唐向阳和县领导均高度认可的,被认为“市场定位准、很有创意、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设计方案。

江西不缺乡村旅游产品,缺的是能提供美好生活的旅游乡村。赣州只是丫山旅游起步阶段的基础市场,绝非重点市场,丫山目标市场应锁定珠三角。赣深高铁通车后,丫山将融入珠三角2小时生活圈。通过系统研究、科学分析,“榜样文旅”将丫山乡村旅游定位为“极具赣南人文情怀的精品乡村休闲目的地”,构建城市人向往的“梦里老家”,打造文化旅游引领乡村振兴的“江西典范”。

 


文旅产品的创意策划

丫山构建了“山下乡村休闲,山中生态康养,山顶野奢度假”的立体产品格局。山下的大龙村主要围绕着三生(生态、生产、生活)、三乡(乡土、乡趣、乡愁)做好四新(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四美(山水美、人文美、生活美、和谐美)的文章。

5.jpg

围绕着“梦里老家”的旅游意象,规划设计有农乐园、农趣园、农居园、农味园等特色园区,策划了近百项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乡土游乐体验特色的项目。通过修复老房子、古建筑,设计蓑衣长廊、竹篱笆、粮仓等景观,再现犁田、踩高跷、打陀螺、挑箩筐、踩水车、唱山歌等故园记忆,重现打铁、弹棉花、爆米花、熬红糖、磨豆腐等20余种古法、土法工艺,让游客重拾远去的家园记忆。

6.jpg

荒废和闲置的民居有一半被改造成花海客栈、茶园人家、竹海雅舍等清新悠闲、风格不一的民宿。

九回头”乡食街,由九个身着客家服饰的乡嫂在九个档口,唱着山歌叫卖当地九种小吃而成为丫山一景,是丫山打造的一个集生态乡村休闲观光、特色原乡手工美食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体验长廊,也是丫山为乡民构建的精准扶贫与创业致富平台。

农商街,是由若干栋田园中农舍改造而成的乡村特色街区,集主题民宿、手艺工坊、土特产店等业态于一体。个个精舍,“个个”两字合起来为“竹”,是一家做客家竹木手工艺品的特色民宿,游客可参观、参与制作的过程,也可购买或者定制自己喜欢的宝贝。草木人家, “草木人”三字合起来为“茶”,是丫山精品茶叶制作、品享、茶叶交易的特色民宿。

枫夜里,这是给村民与游客提供一个感受时尚夜生活的聚集地,设有酒吧、咖啡屋、烤吧等。

大龙村,成为一个望得到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享得到美好生活的赣南原乡。

 


在地产业的融合构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结合丫山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在地产业,构建起精致农业(一产)+ 农特产品加工、环保木塑加工(二产)+ 文化旅游(三产)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互相联动、融合发展。

丫山开发了总面积1200余亩的生态农业基地,采用“土法”种养,除了为旅游区提供充足的绿色、健康食材外,其余部分向市场销售。

兴建生态食品厂,目前已研发并生产了丫山黄元米果、丫山藤婆茶等近60种旅游特产小吃,在广受游客好评的同时,也解决了许多村民的就业问题。

同时,鼓励、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村民制作竹、木、藤等手工艺品,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旅游开发方面,构建一个集乡村休闲、山地运动、文化体验、森林康养、野奢度假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打造赣南旅游王牌。


 

增收模式的定制设计

土地 + 产权 + 产业 + 投资回报 + 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五大难点。为解决这些难点,丫山进行了多项改革和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三权分置”模式和“三级受益”模式的设置和实践成为丫山乡村振兴的“奠基石”。

三权分置”模式,即将“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用于指导民居改造和新房建设。对农户的住房,有能力的村民可自行改造,没钱的村民可交由企业代建,形成风格不一的民宿后,农户既可自己经营,也可以房入股交企业经营,使用权不变。由景区企业代建的新房,村民可回购经营,也可以交给企业经营;可以完全自主经营,也可以与企业合作经营,由企业提供客源,双方按比例分成。农商街、枫夜里就是丫山实施“三权分置”模式的两大试点。其有效盘活了资源,美化了环境、净化了民风,为乡村建设注入了美丽灵魂。

三级受益”模式。第一级收益:租金、补偿。企业租用村民的房子、土地、林地,村民仍可在原地居住,产权依旧归村民所有;在合同期内,企业无偿给租赁的村民房屋进行改造或装饰装修,房产权仍归村民所有;对于公共面积的征用,企业给予高额补偿。第二级收益:工资、补贴。有劳动能力的原住村民则优先录用进旅游区工作,获得稳定工资收入;原住民老人可享受300元/人的赡养补贴。第三级收益:自营收入、合作分红。为让村民更多分享旅游区发展的红利,围绕丫山旅游产业链,企业搭起了旅游商品、农家乐、特产小吃等系列销售经营的扶贫富农平台,帮助原住民实现在家创业、就业的梦想。村民可以通过自我经营获得收入,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相应的分红。

10.jpg

丫山通过租赁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产业发展等方式实现了村民增收。2018年村里300多名村民分得各类产业收益和股金红利450多万元,人均增收约1.5万元。大龙村村民因此被戏称为收租金、挣薪金、拿股金的“三金”村民。

 


文化振兴的活态实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丫山坚持传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方面,通过挖掘和弘扬周程理学、阳明心学、牡丹亭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了道源书院、知行国际活动中心、牡丹画院等文化项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化力量;另一方面,通过举办醒牛节、春笋节、黄元米果节等节庆,以及排演《丫山情》、《灵秀丫山》、《赣·出彩》等民俗晚会,活态传承演绎了当地的山歌、采茶舞、打春牛等一批乡村特色文化。激发人文正能量,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

丫山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度挖掘员工潜能,实行定制化在岗技能培训。公司规定每名员工必须掌握一门乐器,这不仅能培养员工的艺术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同时也让村民培育起乡土自信、自我管理与自发建设力量。

此外,丫山还成立国际志愿者村,开展系列公益讲座。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化新村民加入丫山的文旅发展和乡村振兴行动中来。这种将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有机结合的举措,为丫山乡村振兴注入一股强劲动力。

 


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

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丫山的乡村振兴过程中,各级政府鼎力支持。大余县政府前瞻性建立协调机制,组织有关单位和领导发挥统筹、协调功能,及时分解工作任务,积极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结合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政府将丫山建设用地纳入优先计划;统筹乡村旅游业建设等资金,用于丫山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并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丫山的信贷支持力度。

政府引导 + 企业主导 + 村民参与 + 市场运作,这是丫山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政府、企业和村民三方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通过发挥市场、文化、组织的力量,实现丫山乡村共建、共创、共享和共赢。

12.jpg




上一条:广东四会城市文旅 LOGO 的内涵释义

下一条:云丘山,山西乡村振兴的中国典范

返回列表